(1)妥善固定:引流管在皮肤的固定和接头处的连接一定要保证牢固、可靠;引流管的总长度不能过短,以免病人活动时引流管从膀胱内被拔出。一旦被拔出,应及时插入新的无菌尿管。若引流管从接头处拔脱,应在严格消毒情况下重新连接固定。<br> (2)观察记录:仔细观察引流的量、性质和颜色,并准确记录。<br> (3)保持引流通畅:应经常纠正引流管的折叠、扭曲、堵塞、受压,若有堵塞,可用手挤压引流管、必要时用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。<br> (4)保持无菌:定时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瓶。依据病人的情况,可每天用0.02%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2~3次,每次50~100ml,水温保持在35℃~37℃。<br> (5)保护引流管周围的皮肤:引流口处的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,瘘口处的分泌物应及时清除,应使瘘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,若有尿液从瘘口处外渗,可用氧化锌软膏涂在皮肤表面进行保护。<br> (6)拔管:临时性膀胱造瘘管的拔管时间不能少于术后12天。过早拔管,因膀胱壁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并不严密,拔管后膀胱壁瘘孔渗漏出的尿液可能流入到耻骨后间隙而引起感染;永久性造瘘管每2周应更换造瘘管1次;拔造瘘管前应先夹管24~48小时,若排尿顺利和无瘘口漏尿,则可拔管。拔管后瘘口有少许漏尿,一般经换药处理均能自愈;永久性膀胱造瘘的病人可采取间断关闭、开放瘘管,训练膀胱肌排尿、储存尿液功能,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。